
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中心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,是广州最大的、历史悠久、市级市级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,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由7个山岗和3个人工湖(北秀、南秀、东秀三个人工湖)组成。不仅保存了镇海楼、明代古城墙、四方炮台遗址、中山纪念碑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和众多的古树名木,还建设了五羊雕塑以及其他配套设施。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齐辉,自然造化与人工巧设共舞,相映成趣。

6月9日中午,我从白云山风景区乘坐地铁来到这里,从正门口进入公园游览。


越秀公园(又称越秀山),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“朝汉台”而得名。建过观音阁,故又名观音山。







五羊石像始建于1960年4月,由岭南著名雕塑家尹积昌、陈本宗、孔繁纬创作。石像高11米,用130块花岗岩雕刻而成。以四头形态各异的小羊簇着一头口衔稻穗的高大公羊为造型,生动展现了羊化为石,将稻穗赠予岭南人民之传说。五只羊都宁静、安详,整座雕塑富有人情味,充满友爱、和平,可说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、统一、和谐,艺术价值极高。这是岭南最精美、最经典的一个雕塑作品,也成为如今羊城的标志。
传说这五只羊是两千多年前的五位仙人化成的,他们飞到海天一色的广州,把谷穗留给这里的人们,希望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,然后腾云驾雾而去,留下了五只羊的石像,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,广州有了“羊城”“穗城”的美称。




明代古城墙
从中山纪念碑后边,折向西行,可见一段约200多米的古城墙,逶迤伸展,隐没在丛林深处。它东起小北门(今小北花园),西迄大北门,共长约1100多米,断断续续,横跨越秀山。它是广州保存的惟一一段明代城墙,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。明代初年,朱亮祖镇守广州,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所建,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这段城墙是广州城垣的历史遗产,与镇海楼、五仙观后面的钟楼一起,被人们认为是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之一。






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,它位于观音山顶上,循“百步梯”上蹑498级可通达。始建于1929年,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,碑身全部由花岗岩砌成,高37米,四方碑基,碑身向上渐小而尖,碑正面题刻孙中山先生遗嘱。中山纪念碑与山下的中山纪念堂遥相呼应,是过去广州城的中轴线标志建筑。现为国家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。


镇海楼又称五层楼,是广州历史文化的一颗明珠,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。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13年(1380年),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,初名“望海楼”,后题名为“镇海楼”,有镇雄海疆之意。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、最具气势、最有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,似楼似塔,红墙绿瓦,翘檐飞脊,巍峨挺拔,雄镇山巅,气度非凡。1956年,镇海楼被改为广州博物馆。








四方炮台、体育场以及五仙人石雕等雕塑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越秀公园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。据悉,“建国后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朱德、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多次来该园视察观光。其中,毛主席曾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场游泳,朱德曾专门为越秀公园赋诗一首《游越秀公园》:越秀公园花木林,百花齐放各争春。唯有兰花香正好,一时名贵五羊城。此外,越秀公园曾接待过尼克松、西哈努克、金日成等20多个外国元首及友好团体前来游览。 ”
越秀公园绿植茂密、草木葱茏,鲜花烂漫;湖面波光粼粼、小船悠悠,景色优美。在越秀公园漫步,重温广州的历史人文景观、欣赏鸟语花香、吸收新鲜空气,让人心旷神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