拜访野史先生
上一篇 /
下一篇 2019-05-20 15:34:09
/ 个人分类:碎片
拜访野史先生
野史先生从曾厝垵搬到集美,住在一幢长方框形的红砖楼。红砖楼中间是个天井或也可叫做院子。院子上空吊着红灯笼,地上铺着石板条,石板条缝隙里长着青草。传统民居坐北朝南,红砖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座楼。院子里,转着脖颈打量,拱型的回廊柱门一个连着一个,过道,琉璃扶栏,疑惑这房子的建筑风格:巴洛克吗?
红砖楼三层,该有几十个房间,想去曾经住着好些人,热闹。现只住着三个人:一个野史先生,一个做茶叶徽商,一个雪白头发,声音洪亮的番客婆。靠大门这头的长廊上摆着画架,架上夹着头像素描;地上、门框上有绿植。平日,如果大门敞开,石路上过往人侧头见着,多会认为这里住着画画的,搞艺术的。
红砖楼老了,人去屋空。每一角落,每一物件:厚重的大门扇、黑红的横梁楼板、龟裂踩凹的红地砖,锈着白粉的相机,褪色照片的相框……无不散发着老旧屋子的气息,就像一个静默的老人叹息着远去的时光与峥嵘岁月。
又下雨了,非常大,应是天上的水缸打破了,哗哗哗哗,满耳雨声。坐在门廊上泡茶,要大着嗓门说话:
海博有十来年,以前热闹,现在那些人不知去哪了;
五六年前,采风牛庄,大商场有见过;
我老家这老房子还在,朽坏了,各房出钱修缮;
五缘湾,四套房子打通那是很大;
海矿长也住集美,照片拍的好;
知青,他们三个是一起的;
现在房子多,到处贴着招租的广告;
……
后面,雨小,番客婆也加入,坐下,说的闽南语,并不能听懂。
从红砖楼出来,到朋友家。朋友,两幢楼,一个人。随意聊起,说到房子时,说,要是哪天也像曾厝垵,成了全国出名的文艺村,那房子外墙贴的就不是招租广告,而是求租。朋友笑笑,不置可否。
三月底,子言追思会上好些海博名人。野史先生说他搬到集美。这周六,得空,拜访。







导入论坛 |
收藏 |
分享给好友 |
推荐到圈子 |
管理 |
举报
TAG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