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。
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。
捧读作家张碧虹女士新作《半生缘﹒厦门》,脑海里蓦然想起这样的诗句。
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独特韵致的故乡。特别是当你远离家乡的时候,那种牵挂之思会尤为强烈。《半生缘﹒厦门》的作者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厦门,而依然写下了这样一本充满浓烈乡愁的美文集。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那就是她对自己的家乡爱得热烈而真诚。
在文学的百花园里,故乡是最炫目的风景。多少伟大的作家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故乡倾注了无比的爱恋,才让我们能读到那么多不朽的经典作品。年轻的萧红,一曲《呼兰河传》,让她崭露头角,也让无数的读者把目光投向了北国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。沈从文,穷其一生,都在反复抒写着他的故乡边城,不仅铸就了文字的丰碑,更塑造了优美的意境。这些年代已经久远的作品,今天读来,依然是如此鲜活清丽。
眼前的这本《半生缘﹒厦门》,不也透露出作者对生长的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么?情到浓时自成文。无论是其中的第一篇章“我心中的老厦门”,还是第二篇章“我眼中的新厦门”,点点滴滴,都是信手拈来,发乎真情,感人肺腑。对于生活在平凡时代的读者来说,这样的文字会更加亲近贴切吧。
都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,放眼四顾,确也如此。信息化的背景下,智能终端的迅猛普及,快节奏的生活方式,让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。当很多人热衷于当“低头一族”,热衷于阅读转载碎片化的图文的时候,这样静下心来坚持写作,应该是一件相当难得的事情。我所了解的张碧虹女士,对写作的热爱与坚守,确是难能可贵。作为一名老师,她不仅痴迷于写作,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学生,当她的学生也经常发表作品的时候,这种成就感恐非亲身经历者所能体会。
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,人人皆可为作家。这也是好事,但也淡化了作家对自己使命感的期待与坚持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,在享受主义的环境下,很多作家写不出像样的作品了,这是可惜的事情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要对所有还在热爱写作认真写作的人们献上我真诚的敬意。
也许限于生活范围的不够开阔,《半生缘﹒厦门》的写作也存在深度和广度稍显不足的问题,瑕不掩瑜,假以时日,只要作者还这样坚持不懈地感受与观察生活,未来更大气磅礴的作品一定会诞生的。
这已经是我收到的张女士的第二本散文集了,前后出版的间隔还不到一年的时间,这是值得庆贺的收获。我也期待能很快读到她的第三本,第四本,乃至更多的著作。